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猎奇资讯

赵如珍(警察故事丨赵如珍:誓言无声“刑者”有行 执着追凶20年)

2025-02-16

浏览量:

警察故事丨赵如珍:誓言无声“刑者”有行 执着追凶20年

对浦江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赵如珍来说,解开了20年的“心结”,44岁的他,可以欣慰地对20年前的自己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入警第3年,他第1次接触陶某凶杀命案。20年后,终于为受害者昭雪,告慰逝者。

回首过往,20年前刚接触案件时的景象历历在目。2000年3月12日,不满16岁的小兰(化名)被歹徒残忍地杀害在浦江县浦南街道平安村家中,突然失踪的邻居陶某成为嫌疑对象。

踏勘现场、走访调查、调取物证……一系列的侦查措施,当年24岁的赵如珍,作为侦察员参与其中。此时,他刚入警3年。

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一条追凶之路,让他付出了20年的艰辛与努力。

福建、天津、重庆……除了到陶某老家江西及其可能的落脚点追查,赵如珍和战友一次又一次奔波于陶某7个兄弟姐妹的居住地,可每次都在失望与希望中徘徊。

2011年,在全国公安声势浩大的“清网”行动中,陶某又一次被列为重点追逃对象。河北唐山、四川泸州、江西资溪……赵如珍和战友开启了新一轮追踪。而追凶查案的过程所付出的艰辛,如果不是刑警是难以感受的。

不过,陶某像人间蒸发一样,杳无音讯。

随着岁月久远,这起命案渐渐被人们淡忘,但“2000.3.12”案件,并不会像沙砾沉入大海一样消失,除了印在受害者亲属的心里,还牢牢地刻在办案民警的脑海里。

20年来,浦江公安的刑侦大队民警换了一代又一代,档案室里每年新增的案件梳理报告、追查记录等厚厚的侦查卷宗表明了刑警的执着与坚持。命案凶手逍遥法外,刑侦人固有的刑侦情结更令赵如珍不能释怀。20年间,即便是在石马派出所的2年半,赵如珍都时刻关注着案件的进展。

2016年元旦,赵如珍重返刑侦大队,就任大队长,算起来,从该案发生,他已是第5任了。这起未破的命案又一次刺痛着他的心,“一定要水落石出!”

新时代,刑事科学技术的进步,给案件侦破带来了希望,新的科技应用助力浦江刑侦缩小了直击案件靶心的“包围圈”。

为求生存,把身份漂白。这是逃犯的共性。

2020年3月30日,经过比对,浦江刑侦发现陶某可能盗用了”陈勇明”的身份信息,目前极有可能藏匿于江西某县的偏僻山村里。

“就是他,就是他!”当侦查民警向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陈贤锋汇报时,当年参与侦办此案的他激动地跳了起来。嫌犯的行踪有了眉目,20年的坚守与追查,在那个夜晚被无限拉长,煎熬和艰辛在那一刻眼看着要全部释放。

3月31日,赵如珍带领3名民警,历经10多个小时,驱车1000余公里,赶赴江西省大余县。而现实却不令人乐观,“陈勇明”的户籍地址是挂靠的。办案民警一个个地核对,外围调查……最终确定“陈勇明”的准确落脚点。

4月1日下午5时,赵如珍带着民警翻越深山老林,来到赣粤交界的一个偏远山村,将正在民房内休息的一个男子控制。“陶某,我们是浙江浦江刑警。”赵如珍如鹰般尖锐的眼神注视着男子。

男子无力点着头:“20年了,你们还是找到了我,难怪昨晚那碗粥我怎么也吃不下。”

望着眼前的犯罪嫌疑人,赵如珍感慨万千,当年和他在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有的从壮年熬到了白发苍苍,有的调任其他岗位却还心系此案,有的已经退休在家依然念念不忘,为破案献计献策。

20年来,承受着压力,但锲而不舍,前赴后继。如今,赵如珍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那块石头,整理“刑”装,又踏上新的征程。

值班主编:杜羽丰

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