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猎奇资讯

名门世家(潍县曾经的名门世家)

2025-02-21

浏览量:

前一篇有关李敖祖籍潍县下河街的文章中,说到清末民国时期,潍县城有“下河李惹不起,鱼店谭没个玩,西关高一把刀,南关丁一窝蜂”的俗语时,有读者马上提醒道:“潍县四大家族写错了!”

其实他们的意思我很明白,是想说潍县城四大家族是丁陈郭张四姓,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老潍县还有句形容大姓人家的俗语叫做:城里是丁陈郭张郎,东关则是韩谭杜李王。

丁陈郭张郎五姓,多出名仕官僚,因此属于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也就是历史上的地方豪门士绅。而东关的韩谭杜李王五姓多是平民百姓,素以辛苦劳作及商贾贩卖为业,因此属于市井之中人多财富的范畴。

所以两者根本不属于一个阶层,也就没有什么可比性了。

丁陈郭张郎五家之中,丁家以潍县首富丁善宝最为出名。胡家牌坊街那座仿照江南园林风格建设的十笏园,就是他们家的私家花园。当年他有个外号叫做‘丁半城’,可见其财力有多丰厚。

陈家在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年间一连出了陈官俊、陈介祺、陈介猷三位进士,因此而名声大振。陈家兴盛后,从北门大街搬迁至增福堂街,新建了宏大宅邸。其遗迹目前为‘陈介祺故居’。

郭家世居郭宅街,科举中榜者多如牛毛。当年郭家也有一处私家园林‘南园’,据说规模比十笏园要大很多倍,乃是明天启年间户部尚书郭尚友购置于嘉靖朝兵部尚书刘应节之手。郑板桥在潍县任职期间与郭家关系极好,经常来园子里跟郭家兄弟谈今论古。

至于张家,世居西门一带。清朝中期,张家祖孙三代出了四个进士,于是逐渐发达起来,累成名门望族。其中以广东福建巡抚张兆栋官阶最高也最为出名。他在职期间,于西门大街附近兴建宅院,还盖了处颇具南方韵味的私家园林。

另外,张兆栋还极为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专门出资复建了潍阳书院,帮助许多学子圆了科举求学之梦。

最后说说郎家。郎家能查到的清末民国资料很少,但现今市区内生活的郎姓群众为数众多。现代名人中有吕剧大师郎咸芬,另有教育名家郎钦。

繁华总被雨打风吹去,世上没有永远兴盛的家族。

随着历史的进程,这些大户世家都逃脱不了三世而衰的宿命。家族和个人的命运不得不紧跟着时代的大潮随波逐流。


潍县曾经的名门世家

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