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猎奇资讯

无招(万般花招何如无招)

2025-02-19

浏览量:

来源:【赣南日报】

□李伟明

曾经有个同事,手机收到别人的短信或微信时,明明闲着,他却故意不及时回复,非得过一段时间再说。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也不及时接听,宁愿静静地看着话机,等到对方快要挂断时,才慢悠悠地接起。

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按照我这急性子,当时能做的事就巴不得立马做完,哪有耐心让人家老等着。同事神秘地一笑,告诉我,不及时回复信息或接听电话,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他挺忙——如果秒回了信息,或者电话一响就接通了,人家就会认为他比较清闲。而“闲”意味着什么,你懂的。

我还真不懂。原来,接个电话、回个信息也有这么多讲究,也有这等花招可玩,难怪人们要说“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可惜如今农村也不是那么好回的了。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自然也是什么性格的都遇得上。直爽宽厚者固然不少,刁钻奸猾者也挺多;心思简单的有之,心机重重的也常见。一些机关干部,平时也看书,但无非是《办公室三十六计》《厚黑学》《职场宝典》之类的“实用工具书”,真正的思想文化读物则视为“毒草”,生怕耽误宝贵时间影响自己的“前途”。这种人,满肚子都是各种算计,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见到什么人该说什么话,如何察言观色,如何运用“办公室谋略”,如何表现自己的能耐、掩饰自己的不足,如何精准地开发利用各种关系,如何将手中小小的权力发挥到极致,等等。在这些方面,可谓万般花招使尽,而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看他们这个样子,我觉得纳闷的是,他们怎么就不怕累?长期和这种人相处,就难免让人将这些“机关人”与“机关重重”“机关算尽”之类的说法联想起来,对“机关”一词多了些解读。

因为用起了各式花招,有的人便或故作深沉,或故弄玄虚;有的人喜欢说话说一半,留一半让你自己发挥想象;有的人则虚张声势,无中生有,假戏真做。不管什么方式,无非就是要让人产生错觉,看不透“庐山真面目”,从而对他另眼相看。

想起先前有个小年轻在网上弄出的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小年轻整日就想着炫耀,为了让大家觉得其人了不起,其家族更了不起,什么好事都往自己头上套,没想到猛地“炫”出大事,一下让自己举世闻名,引发许多猜测。其实,依我分析,小年轻也就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远没有他自己所说的那么大牌,之所以一天到晚显摆这个嘚瑟那个,说到底是虚荣心作怪,生怕人家看不起而已。这就是典型的“缺什么补什么”的心理,其实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只不过别人没那么出格。这种人内心空虚,越没什么越在乎什么,时时刻刻生怕别人看穿他的短板,所以不择手段自我包装,也不怕弄巧成拙,现出原形。想想就知道了,真正的大富豪定然不会动辄与人谈钱,而整天把金钱吊在嘴边的,往往是那些欠了一屁股债,口袋里好不容易装进了几张钞票的人,他们才会有事没事把这几张钞票拿出来数给别人看看。

有些人玩花招搞“人设”是为了面子,也有的玩得更深些,图谋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好多年前,认得某驻市单位一个员工,开口闭口就对大家说某个市领导请他吃饭、唱歌,显得自己在地方上人脉极广,很有面子。一些对他不了解的,因此对他肃然起敬,甚至言听计从。后来才知道,这人与那些领导的关系,无非是他认得领导、领导不认得他而已。而这个人利用这个“人设”,到处借钱,借而不还,终于还是穿帮了,一时名声臭到烂大街。还有不同时期活跃在人群中的某些“江湖骗子”,其实用的也是这些花招。上当的人,要么浅薄无知,要么庸俗势利,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不过,我们还是得相信,时间才是最强大的,不管多高明的花招,在时间面前都将败下阵来。一个人可以在某个时段欺骗某些人,但无法长时间欺骗所有人。为了一点并无价值的“大忙人”“大能人”形象而玩花招,固然毫无意义;指望以欺骗手法获取不当利益,也未必能永久得逞。在大势上,吃了不该吃的,终究要吐出来;拿了不该拿的,迟早要还回去。所以,从长远计,做人还是实在些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们最终认可的,其实还是“人品”二字。浓妆艳抹不见得强过素面朝天,玩再多花招,不如原原本本,实实在在,无招胜有招。坦坦荡荡,以诚服人,轻轻松松,无羁无绊,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