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汽车新闻

3m汽车胶带(当别家企业“寒冬”苦熬,3M凭什么穿越百年、一路“狂飙”?)

2025-02-08

浏览量:

最近有一家公司,今年一年它股价涨了大概有70%。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并不是什么纳斯达克成长股,而过去40年,它提供的年化回报率比黄金还要高。假设你1984年就开始投资这家公司,过去40年它能平均提供每年超过年化10%的回报,而黄金大概只有5%。

那这家公司是谁呢?就是胶佬的好朋友,“古希腊掌管胶带的神”——3M3M就靠做胶带、洗碗布这些小东西,不仅卖出了700亿美元的市值,更神奇的是,它在创立122年后的今天,股价还能一年增长70%,可以说是非常神奇的长寿公司了。

当别家企业“寒冬”苦熬,3M凭什么穿越百年、一路“狂飙”?

探究3M长盛不衰、穿越诸多经济周期波动,实现持续滚雪球式增长的秘诀,关键在于其别具一格的产品策略,叫做“藤蔓式创新”。它的基业长青就与此有关,3M这家公司除了被叫做“古希腊掌管胶带的神”,还被戏称为是“地球杂货铺”,产品有近6万种。

从生活中常见的3M胶带、报事贴便条纸、思高的洗碗布、透明胶、耳塞、N95的口罩,到手机里面粘合屏幕用的光学胶水,再到高速公路上面常见的反光牌。这家公司可以说从工业品到消费品是什么都能造了,基本上只要你发过快递,用过手机,并且走过高速公路,可以说不可能没接触过3M的产品,夸张点可以用无处不在来形容。

这些小产品是如何撑起一家公司700亿美元的市值和连续100多年的增长曲线的呢?3M这家公司很不一样的一点就是,当大多数的公司目标是选在一个空间广阔的大赛道向上生长,不管是Tesla造新能源车还是苹果造手机,他们都是按照参天大树这个模式去发展的时候。3M的发展模式更像是爬山虎,他选择的基本上是一些中型的利基市场去做产品,并且这些产品主要是用于给这些参天大树的行业去打辅助

3M给自己的定位是与这些行业共生你做汽车我就可以帮你做研磨,你做手机我就可以帮你做贴屏幕的胶水。经济体中主流的客户但凡一变了,那产品就跟着变,适应能力极强。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做产品不会太杂了吗?拆解他们产品的创新时间线,溯源3M的产品,会发现它是有共性的。

3M是1902年创立,最早它是做砂纸起家的,砂纸里有三项核心技术,就是研磨、薄膜和胶粘技术。传统的砂纸拆开它的表层就会放类似于矿砂这种研磨材料,底层其实就会是一层薄膜或者是其他的背基材料,中间它放的其实就是胶水,那这里面的技术其实就是均匀且牢固地把研磨材料固定在背基之上,它是一个三明治的结构。

当别家企业“寒冬”苦熬,3M凭什么穿越百年、一路“狂飙”?

假设掌握了做砂纸的技术,想想看,同样是三明治结构,表层的研磨材料去掉,背基如果换成玻璃纸,那不就是透明胶吗?把表层研磨材料换成玻璃微球,背基换成钢板,那不就是高速公路的反光交通标志吗?透明胶如果表面撒上磁性氧化铁颗粒涂层,背基再改改,不就是录音带了吗?神奇之处就在这里,这个三明治结构其实可以像玩乐高一样千变万化

溯源今天3M地球杂货铺里的近6万种产品,会发现它全部都可以收束到49个核心技术平台上,会发现产品藤蔓的根基和源头就是最早的这三项技术。早期3M的打法,基本上就是每出一个热点行业就跑去看看人家有什么需求,用3+新场景的方法论去创造新物种,适应新环境。因为3M的立家之本,是像爬山虎一样去不断地做藤蔓式创新,所以它的适应能力极强。

1921年汽车工业爆发式增长,3M就跑去看汽车行业挖掘需求,就发现他们需要的是防水砂纸,所以他们就把传统砂纸更换了防水的背基材料,就发明了Wetordry™的防水砂纸,拿下了汽车行业。1925年第一波汽车开始坏了,汽车修理厂就开始爆发式的增长,3M就又跑去挖需求,发现修理厂喷漆的时候刚好缺一个好用的遮蔽胶带,他们就又把三明治对应调整,就发明出了美纹纸胶带。

1930年的食品工业起飞,玻璃纸作为食品包装开始被广泛地使用,但当时的痛点是这种材料粘合过程不够丝滑。3M发现这个需求之后,就把玻璃纸结合进材料三明治里,思高透明胶就诞生了。1938年汽车工业成熟,开始带动高速公路大规模基建之后,3M又针对高速公路,把研磨层换成小的玻璃微球,底层换成薄膜,就发明了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上普遍使用的视觉力反光膜。

当别家企业“寒冬”苦熬,3M凭什么穿越百年、一路“狂飙”?

有意思的是,3M是1984年我们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入华的外商独资企业之一,当时最早落地在中国的产品就是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上面用的反光膜。

3M的产品藤蔓就从砂纸打下这三个根基开始,慢慢的开始向49个核心技术延展。怎么延展的呢?其实还是挖掘新需求。比如说3M顺着研磨这个老本行,就发现了研磨之后客户还有抛光需求,于是他就创造出无纺布做研磨材料的Scotch-Brite™清洁垫。

这东西其实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洗碗布,但是在当年清洁垫使用的纤维其实还是一种新技术,这就成为了3M的一条新的技术藤蔓。后来3M在纤维科学的这条藤蔓上又长出了工业防粉尘的N95口罩。户外作业的时候给工人师傅们保暖用的新雪丽,这种比羽绒服更轻便,性价比也更高的纤维材料等。

每一个新产品其实还都能再做一次N+新场景的延展,3M就这样从工业逐步延展到了消费。比如说透明胶,最开始是个工业品,但是它是作为文具开始进入办公室和学校,之后开始为大家所熟知。Scotch-Brite™清洁垫就更不用说,它以思高洗碗布这个名字后来广泛地开始进入了家庭。新雪丽这种材料后来也被用在了滑雪服上,反光膜这样的技术也逐步被应用在了服装领域做反光条。

3M有很多产品,它其实都是“始于工业,兴于消费”。也就说3M在过去100年里,它藤蔓式的创新飞轮是这样的:首先高度关注热门行业的新场景、新需求,场景变了,它产品就跟着变。它会结合新出现的场景去给人家做解决方案,这样诞生出的产品就又会长出一些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再做第二轮的N+新场景,继续适应环境。

想想看这样创新飞轮是不是就源源不断地开始转动起来了?这个逻辑的妙处就是,不管是宏观上经济大环境是好是坏,微观上总能找到再增长的领域。哪怕是大萧条前后,其实也有汽车工业和娱乐业这样逆势增长的行业存在,有适应能力,对经济低谷就不会那么畏惧。

大萧条时期,经济环境严苛,多数企业举步维艰,3M却逆势上扬。紧盯汽车、娱乐业逆势增长契机,把砂纸改良为防水砂纸售予汽车业,将透明胶迭代成录音带卖给好莱坞,平稳度过危机。近年电子产品大热,它迅速围绕手机屏幕粘合研发胶黏剂,自动化浪潮来袭,打磨机器人顺势推出,凭借灵活应变能力稳固收入结构。

这种收入结构让它成功穿越一战、二战及多次经济动荡,如今销售收入分布于工业和安全防护、交通运输和电子产品、消费品三大板块,占比分别约46%、32%、22%。自1946年上市,跻身道琼斯工业指数成分股,常年位列全球500强,成绩斐然。

当别家企业“寒冬”苦熬,3M凭什么穿越百年、一路“狂飙”?

3M的创新机制同样别具一格,是企业永葆活力的“密码”。内部设有特殊KPI,要求一定比例收入源于近5年新发明,激励全员创新。珍视失败项目,将失败成果、技术细节完整留存至数据库,报事贴便条纸便是从失败胶水项目转型成功的范例。同时,为员工预留15%自由时间自选项目研究,引导员工借助数据库挖掘失败产品新用途,确保新产品源源不断产出。

得益于这种机制,3M在竞争中始终棋高一着,当同行还在角逐基础产品时,它已推陈出新,双面胶、无痕胶等新品不断,维持产品持续更新,毛利多数时段超20%,积累13万项专利,稳居全球百强创新机构,胶带等核心细分领域市占率领先。

当下,3M紧跟时代脉搏,投身绿色科技与ESG可持续领域,深耕研磨、胶粘优势板块,持续孵化顺应潮流新产品。总结而言,3M历经百年风雨仍活力充沛,核心在于三大要素:一是藤蔓式创新,凭借核心技术在多元场景灵活适配,随行业场景更迭持续创新,驱动创新飞轮运转,稳固收入根基,这是3M能多次穿越经济低谷,依然基业长青的关键原因。

二是珍视失败的创新文化,留存失败经验,激发员工探索热情,保障新产品持续涌现,这是他们能够长期保持一个稳定的毛利率,从而生生不息的一个关键。三是与时俱进,扎根前沿领域精耕细作,至今还能进化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产品,生生不息,这是3M在今天股价还能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商业竞争其实就如同生物竞争,想要生生不息,它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虽然主流的创业方法都在教人做参天大树,但是3M的历史,它其实就提供了另外一种另类的基业长青的可行性方案,做适应性极强的爬藤类植物与参天大树共生,也不视为是一种很好的竞争策略,这种适应性可以穿越百年,且依然生生不息。

文本来源 @钞能力毛毛 的视频内容

标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