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视觉福利

贾掌村的美女(西岭村官道)

2025-02-09

浏览量:

西岭官道


往事追童年。

当年,记忆如春天蓬勃速生的植株,正迅猛地汲取着生活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触感。一幅生动的画面栽入了我最初的印记。


那是一架厚重的辕车,伴一头勤勉的毛驴,车上铺垫着厚厚的被褥,从距离西岭村4公里外的贾掌村出发,驮着一家人到大脑山和塔脑山之间的猫占村走亲戚。


那时,乘毛驴车居家出行,仪式感尤为隆重。因为当时毛驴车市场占有率堪比现在的奔驰宝马,这架不凡的驴车首先深深地载入了存盘刚刚开启的记忆。在当时的农村,路窄道弯,坎坷不平,道路泥泞,车辆碾过,留下深深的车辙。而这条道路贯穿十余华里,端端庄庄地铺满了石条,相当地奢华。其一下拓宽了我稚嫩的脑洞,让我大开眼界。


初春之际,冰雪将要消融。一路上泥土斑驳,可怜那头任劳任怨的毛驴,既让我们免除了腿脚劳顿之苦,又让我们躲过了泥巴光顾之烦。这条石条铺筑的道路,让人,让驴,让车都大快朵颐,焕然一新。


“大约这是一条由古代贯穿而来的官道。”


长辈们只给了我这样一种模棱两可的答案。可当时,想穷尽一下这条由条石铺砌的牛逼大道产生的多种好奇,但却留下了跨越经年之疑问。感谢这些疑问,却成为启发我一度不停探寻从壶关县城到潞安府城池这条官道的情由。


沿袭过去对官道的传统说辞,如今,从壶关县城通往长治市的官道有三条。


其一也基本闲置。

路径是绕出壶关城的东北,经修善村,再过东、西长井村,从壶口村进入长治市区。这条路大约在上世纪建国后修筑并投入使用,之后,随着车辆和运输压力不断加大,今又被两条新的官道淘汰。它形似今天的西岭古道,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新贵崛起,无奈自己被搁置,被抛弃。与西岭这条古道一样,望洋兴叹。


另一条官道是出壶关城正北,西转九十度,沿壶关西山北侧,从西岭村邻近的会里山北侧,经大天桥村的北侧通达长治市区。这比绕行修善村的那条路便捷了许多。


近年又新修了一条新官道。新官道运用现代化生产力手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虽稍显绕远,但双向六车道的平坦宽阔官道,道路的档次明显拔高。是壶关县城到长治市快速通道。


聚焦建国后的这三条官道,虽然形貌都要比西岭的骡马古道平缓宽阔,但三者的路龄合并且加起来,还远远不到西岭古官道路龄的十分之一。另外,空中俯瞰这些官道,在壶关和长治之间,不论是径线距离,还是实际路径,距离最近的却还是西岭古道。如果新的壶关快速道和西岭古道连接成一个宛如直角三角形的图案,快速通道则好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西岭古道便是三角形的斜边。因此,西岭古道抄近了很多。再与另外两条官道相比较,如果说西岭古道在壶关与长治算做一条直线的话,其它两条道路与西岭古道比起来,则是弓形或弧线。有人会问,西岭官道这么近便,为什么前后修筑的几条官道却舍弃了西岭方案呢?


我想大约是因为行政区划阻止的原因吧。西岭村鸡鸣四县,邻近村庄属归四个乡镇。是壶关县,长治县以及原来的长治城区和长治郊区四县区的交汇处。修建一条跨县公路,要波及四个行政县区,道路修筑时沟通和审批波波折折,耗费时间太长,行政成本过大。其二,因当时修筑公路能力局限。假如当年具有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譬如盾构机、架桥机之类,其他三条官道一定不可能产生。哈哈,倒要庆幸这样的行政阻隔或者说阴差阳错,一条原汁原味的西岭古官道才能留存给我们,才会呈现给后人一份珍稀的历史文化遗产。


西岭古官道的来历由来已久。


有关西岭官道,流传有两则让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坊间故事。


公元708年,24岁的临淄王李隆基(唐玄宗)以“卫尉少卿”(从四品官衔)的身份到上党兼任“潞州都督府别驾”。


因当时唐朝皇宫内武李两家宫斗正酣,李隆基飞龙潜邸,志在九五至尊。为了实现其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佯装逛走街市,鲜涉时政。整日出入于各种官商的盛宴歌舞,纸醉金迷。因潞州的舞乐不能尽兴,他还把宫廷的乐舞搬到了潞州,带动民间乐舞剧目升级。沉湎铺陈歌舞传唱,酒事饭局。“府里城外灯连彩,街头巷尾笙和歌。夜阑霜起归者少,陌路相逢醉人多”。一到节日,大街小巷更是张灯结彩,遍行吹箫鼓乐,乡音俚曲,社火花戏,艺伎歌舞,潞州城呈现出狂欢节那般的欢乐。


铜鞮县令张暐瞄准李隆基所好,“倾身事之,日奉游处”。经他四处探寻,还为李隆基觅得一位貌若天仙,能歌善舞的艺伎。此番非常符合李隆基心意。为迎娶这位国色天香的美人,李隆基着手重新修筑了这位艺伎住所经壶关到潞州的官道。因此,李隆基出行幽会,娶妻走亲经过的这条西岭官道,石基要比其他官道宽整,铺筑的石块也比其他官道的石块大且平坦。这位被迎娶的艺伎,次年在潞州,就为李隆基诞下一位王子李嗣谦(李瑛)。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李嗣谦还被敕封为皇太子。这位太子之母赵丽妃,便是唐玄宗在潞州府用富丽奢华的官轿,沿着西岭官道,由轿夫抬着从壶关方向款款而来的。


据史志记载,赵丽妃于开元14年(公元726年)逝世,敕封谥号为“和”。在唐朝皇宫,能够像赵丽妃获得独立谥号的皇妃少之又少。可见,在唐玄宗眼里,这位从潞州跟随李隆基一并进入皇宫的女子,在后宫的位置非比寻常。


透过这则故事,可以推断西岭官道在唐朝开元初年之前就已存在。西岭古道的路龄至今最少已超过1300年。


史书记载,李隆基极赋音乐天才。他欣赏,研读音乐的悟性很高,尤其喜好舞乐。在潞州期间,他发现并培养了大批音舞人才。唐玄宗登基后,宫廷乐工建制达数万人。唐玄宗把这些歌舞乐工分类划入“左右教坊”。“左多善歌,右多善舞”。又从左右教坊中,选择素质好的数百位乐工,在皇宫禁苑的梨园进行专业训练,时称“梨园弟子”。梨园一词由此而生。唐玄宗则被后人敬遵为梨园鼻祖。


清朝咸丰年间,有一位号称上党首富的壶关富商王万成(俗名王大旦)。他一度富甲潞州,店号和生意由壶关而遍及潞州,并延展到潞州连接北京的沿途各城市。他在北京还与他人合建了大型的三晋会馆。王万成(王大旦)家境丰厚,个性张扬。其任性乖张的故事至今仍有被后人传述。


王万成经常往返在潞州和壶关的这条官道上,听人述说唐玄宗修筑官道,迎娶美女的故事。因唐玄宗是梨园鼻祖,他突然萌发了要效仿唐明皇,组建自己一支属于自己独立王国的戏班子,感受由他自己独尊独享的歌舞升平生活。


王万成(王大旦)富庶三晋,盛名全国。他个性鲜明,出手阔绰。就组建戏班子一事,立说立行。他还把未来的戏班子定位为上党第一,三晋一流的戏班。为此,他组织资金,一次性投入大量官银,南下苏杭购置戏班行头,定做了全一堂的“皮金”戏装。蟒袍开氅,桌围椅披,大幔小幔一概金绣金镶。另外,乐器幕布,头盔头脑,刀枪剑戟也力创前卫。戏班器械共封装48套戏箱。还置办配备24匹高头骡子和驮夫。一头骡子驮2箱,24匹骡子驮载全部戏班器械。这种硬件配置,远远超过州府级别那些戏班装备。他还从北京聘请翰林学士给十万班编写历史剧,戏曲基调宣扬忠君爱国。此后,他竖起招兵旗,联络同道人,重金聘请其他戏班的台柱子。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旋即荟萃了一大班优秀的戏园人才。很快,这个自名为“乐意班”的戏班子在上党地区一炮走红。王万成(王大旦)为筹措完成此番事务,一次性注入真金白银折合官银10万余两,如此令人惊讶的巨大天文数字,这个乐意班也被人们谐称“十万班”。


王万成(王大旦)十万班编唱的系列三国剧目和杨家将剧目不仅让上党人如痴如醉,在山东河北河南北京也声名鹊起,就连慈禧太后过生日也要点名看他们的戏。戏后,老佛爷赞不绝口。因王万成不稀罕银子。老佛爷润笔挥毫,亲自赏赐王万成(王大旦)“乐意班”“天下太平”两幅墨宝。“唱一曲白雪阳春大江东去,看满眼流丹叠翠爽气西来”。一个民间戏班子,有如此之荣耀,可谓少之又少。


没有国运,哪有家运?尽管王万成(王大旦)富可敌国,但随着鸦片战争爆发,国运衰落,王万成(王大旦)的生意和戏班很快也萧条败落。临终前,王万成(王大旦)嘱托家人把他埋葬在西岭村的官道一侧。在西岭村的山岗上,居高临下,依偎着生前一年年在风风雨雨中,从壶关城到潞安府,资助他实现宏大家业出没最多的那条大道,续看人世间的云卷云舒。


有专家学者说,上党梆子从唐朝创始,至今1300余年。期间,王万成(王大旦)的乐意班(十万班)自清朝咸丰年间建班,到清朝光绪末年,王万成(王大旦)的继承人卖掉戏班子的行头和戏员,前后共存续50年。就此50年,乐意班(十万班)对上党梆子的繁荣和发展居功至伟。


西岭官道,惯听于悦耳的马蹄声声,铃铛悠扬。陶醉于李隆基的皇室荣光和,陶醉于王万成(王大旦)和十万班所营造的繁荣辉煌。虽山石不言,但日月偏爱,永耀荣光。


西岭官道,岂寻常之官道!


傅岳嵩

2021.10


西岭村官道

记忆中的走亲戚


西岭村官道

西岭村老房子


西岭村官道

西岭古官道


西岭村官道

古车轮

标签
友情链接